Login

Cc擊樂二重奏音樂會(台南場)

  • 林玉堂
  • 2017/08/13 15:51:06
    檢舉
  1. 觀看影片 Clapping Music/Steve Reich

    Clapping Music
    作曲家:Steve Reich

    Clapping Music 作為打擊樂史上最特別的二重奏之一,是寫給兩位打擊樂家,並且只使用他們的兩隻手來拍擊出不同的節奏。

    Clapping Music 全曲只有包含一個小節的64拍(下圖clap 1中的節奏),並且不斷重複,但是其中一位打擊樂家將會不斷地將該節奏向後相移(phase)一個八分音符從而組合出新的節奏。經過12個循環以後,兩位演奏者將會再次重合再一起。


    Steve Reich在Clapping Music 中對於相移的運用廣泛的影響到後來作曲家對於極簡主義音樂的運用,而該節奏也被廣泛地運用在Steve Reich 的其他作品之中,包括Music for 18 Musician, Drumming

    Steve Reich(1936~):
    20世紀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與John Adams、Philip Glass、Terry Riley、La Monte Young共同被譽為極簡音樂之父。Steve Reich剛在去年歡度80歲大壽,世界各地皆有為了祝賀他的生日所舉辦的音樂會,他的作品以及作曲手法對於21世紀的的實驗音樂以及極簡音樂有著顯著的影響。重要作品包括Six Pianos, Music for 18 Musician, Clapping Music, Nagoya Marimba.

  2. 觀看影片 Catching Shadows/Ivan Trevino

    Catching shadow 為作曲家Ivan Trevino和他的好友Michael Burritt在一趟公路之旅中,由於他的好友向他撥放了一些經典的搖滾樂,而受到啟發,進而譜出此曲作曲家因為意識到他的好友同時是一個古典樂家以及搖滾樂手,進而領悟到他的作曲風格也可以向此取經。於是在回到家以後他做了這首給木琴二重奏的曲子,並且在本曲之中同時融合了古典音樂以及搖滾音樂的風格並且在本曲之中同時融合了古典音樂以及搖滾音樂的風格。

  3. 觀看影片 The Matel-rimbach

    The METAL-rimbach
    楊朝勝

    本曲為馬來西亞作曲家楊朝勝受邀為「巴赫@Taiwan」所做。該計畫將巴赫15首二聲部創意曲,改為木琴二重奏形式演出,本曲是根據第12號A大調二聲部創意曲所做。楊朝聖在創作本曲時受到了重金屬音樂的啟發,融合了巴哈創意曲中的和聲以及重金屬音樂緊湊的節奏,成為一首非常特別的作品

  4. 觀看影片 Nagoya Marimba/Steve Reich

    Nagoya Marimba是當代被稱為極簡音樂之父的作曲家Steve Reich於1994受到委託為了白川音樂廳(Shirakawa Hall)的開幕式於名古屋所創作的。本曲創作給兩台木琴,作為木琴上極簡音樂的傳世經典,曲中運用了日本的音階以及大量的反覆,旋律在一次又一次的反覆中漸漸發展並組合出不同的面貌。

    *極簡音樂:
    簡約音樂在1960年代時被提出作為實驗音樂中的一種音樂風格,這個派別大都展現以下的特色:
    ● 如果不具功能調性(functional tonality),則強調和諧的和弦。
    ● 樂句、或較小單位的figure、motif、cell會不斷重複。加以難以捉摸、緩慢的改變、長時間極少或沒有改變的旋律。
    ● 以持續的低音、節奏或長音的方式暫停音樂演進(stasis)。

  5. 觀看影片 Credo in US/John Cage

    Credo in Us 作者:John Cage

    Credo in Us是實驗音樂的先驅John Cage*寫給一架預置鋼琴、兩位打擊樂手、以及一位演奏預先錄製的錄音的樂手。
    John Cage的作品向來以挑戰音樂的定義聞名,而且尤其喜愛使用非傳統的樂器以及技法。在這首作品中,除了鋼琴將在演奏中使用壓弦演奏的技巧以外,他特別指定使用後來被稱為John Cage Tin Can的兩組各五個金屬罐所組成的打擊樂器。
    John Cage指定撥放的錄音必須是古典或浪漫樂派的管絃作品片段,而且最好是激昂的快板。另外也可以撥放電台的廣播片段。而整首曲子將會不斷聽到管弦樂片段被音色不同的鐵罐給打斷,鐵罐和管絃樂產生極度不和諧的對比。
    在樂段和樂段之間有著風格和之前完全不同的鋼琴的間奏,本曲在不同段落之間的風格對比可說是前所未有。而穿插在全曲中的完全靜默段落更是John Cage作品的一大特色,樂曲會再進行到一半的時候完全停頓,只留下一片靜默,然後再突然開始,非常符合John Cage一貫的理念:「無聲也是音樂的一部分!」
    對於古典音樂較熟稔的聽眾,可以挑戰看看在樂曲中你可以辨識出多少的經典管弦樂作品來!

    *約翰•米爾頓•凱吉(1912年9月5日-1992年8月12日),美國先鋒派古典音樂作曲家,荀白克的學生。他最有名的作品是1952年作曲的《4''''33"》,全曲三個樂章,卻沒有任何一個音符。他是機率音樂(chance music)、延伸技巧(extended technique,樂器的非標準使用)、電子音樂的先驅。雖然他是一個具有爭議的人物,但仍普遍被認為是他的年代中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同時是一位蘑菇專家。

  6. 觀看影片 Once Removed/John Fitz Rogers

    Once Removed
    作曲家: John Fitz Rogers

    Once Removed是一首極簡主義的木琴二重奏,是一次對於木琴二重奏的大膽嘗試。兩位打擊樂從頭到尾都在演奏八分音符,但是其中一部一直落後另一部一個16分音符,對於兩位演奏者都是極大的挑戰。全曲在不斷的重複之中逐漸地變換和聲以及旋律,別有一番風味。

  7. 觀看影片 As One/Gene Koshinski

回上一層節目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