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璀璨萊茵》奇岩室內樂團2018年度公演

  • 10years
  • 只要用FB或是Google帳號登入,就可以在留言版上留言。
  • 2018/11/01 22:46:19
  • 10years
  • 留個言給今天的表演者,表達您對她/他的支持吧!
  • 2018/11/01 22:46:19
  1. 喬康諾.羅西尼 : 《威廉泰爾》 <序曲> Gioachino Rossini : “William Tell” overture

    劇情簡介 :

    故事發生於瑞士受到奧地利總督傑斯勒(Gessler)殘暴統治,瑞士人民受到種種不平的對待。就在奧地利統治瑞士百年慶典,傑斯勒把自己的帽子掛在廣場中央的柱子,逼瑞士人民對帽子行禮。這時,帶著兒子走過的威廉•泰爾(William Tell),對帽子視若無睹,被傑斯勒逮捕,並沒收身上佩戴的弓箭。傑斯勒聽說威廉•泰爾是神箭手,下令他用箭射中兒子頭上的蘋果,才能原諒並釋放他們。在深信本領的兒子鼓勵下,舉箭射出,果然一箭射穿蘋果,民眾立即高聲歡呼。但此時,傑斯勒卻發現威廉•泰爾另外暗藏一枝箭,經盤問後,威廉•泰爾直言說,如果第一箭失敗,第二箭將射殺傑斯勒。傑斯勒大怒,逮捕了威廉•泰爾。就在押解時,神箭手威廉•泰爾趁機一箭射死總督,之後,瑞士人民相繼起義,推翻了殘暴的奧地利統治,而威廉•泰爾則被推舉為英雄。
    序曲分為四個樂段,各自擁有標題。白遼士(Berlioz, 1803-1869)曾評論此序曲是四樂章但演奏時不間斷的交響曲。


    第一樂段-黎明 行板(Andante),e小調,3/4拍。
    使用大提琴五重奏描寫瑞士阿爾卑斯山的黎明,包含二個主題
    第一主題 : 獨奏大提琴呈示的旋律 , 像是阿爾卑斯山黎明前晦暗的景象,亦像是瑞士人民在暴政下的無奈與嘆息。獨奏大提琴呈示的第二主題,像是黎明的美好,亦像瑞士人民對光明未來的渴望。接著定音鼓的震音預示第二部份的遠方暴風雨即將來臨。


    第二樂段-暴風雨 快板(Allegro),2/2拍。
    小提琴及中提琴拉奏快速八分音符,顯示出烏雲密布、動盪不安的音響效果。
    整個管弦樂團演奏接連不斷的半音階下行,聲繪來勢洶洶的暴風雨。彷彿瑞士人民激烈地反抗奧地利殘暴統治。原本用來描繪暴風雨的半音階下行轉為上行,且定音鼓漸漸變弱,象徵暴風雨逐漸遠離。接著長笛模仿起鳥鳴。




    第三樂段-靜謐的牧歌
    雙簧管吹奏暴風雨後寧靜的牧歌,接著,長笛反覆這段牧歌。像是反抗之後取得的和平。在長笛的裝飾性伴奏下,雙簧管吹奏由牧歌主題變化而來的旋律,更增添靜謐的田園氣氛。(作曲家原本是給英國管演奏,但本場次本團以雙簧管代替)

    第四樂段-進行曲
    活潑的快板(Allegro vivace),F大調,2/4拍,三段體(A-B-A)。
    為本曲最知名的段落 , 由小號吹奏出號角代表勝利的音響。

  2. 尚.西貝流士 : 芬蘭頌 Jean Sibelius : Finlandia

    芬蘭頌,乃是芬蘭作曲家西貝流士所創作的交響詩,全長約九分半鐘 , 是他最著名代表作。1899年夏,處於沙俄統治下的芬蘭人民不滿於統治者的壓迫和獨裁政治,掀起了一場捍衛芬蘭的自由和維護憲法權利的運動,人們為了聲援被迫相繼停刊的報界,組織起為新聞記者募集資金的義演活動,在義演最重要的一次晚會上,展示了以芬蘭神話和歷史主題組成的在當時最受歡迎的一系列生活畫面,這個節目稱作“歷史場景”。西貝流士為這“歷史場景”所寫的配樂,包括一首總的序曲、每一場的前奏曲,為詩朗誦而作的柔和伴奏,以及一首最重要的總結性音樂詩—《芬蘭頌》這首交響詩採用大量激昂憤概、氣勢磅礡的音樂,向芬蘭人民表達政局危機,企圖喚起大家的愛國之心。

  3. 羅伯特.舒曼 : 交響曲第三號 《萊茵》 Symphony No. 3 in E flat major, Op. 97,

    完成於1850年,是他旅居萊茵河畔的杜塞爾多夫時所作,所以得名《萊茵交響曲》。這部作品是舒曼智慧的結晶,也是他思想的總結。這是一部描述性很強的作品,歌頌生活,歌頌萊茵河畔的美景:那屹立於河岸的宏偉的科隆大教堂,神話般的羅列萊城堡……這部交響曲共分五個樂章,其中第二樂章之詼諧曲與以前的詼諧曲不同,有著緩慢的民間舞曲般的風格;第四樂章以間奏曲風格插入,形成音樂形式上的主要特徵;而第一樂章有許多部分均給人以貝多芬的《英雄交響曲》近似的感覺。


    第一樂章:生動地,降E大調,3/4拍,奏鳴曲形式。
    沒有序奏部,而直接以全體樂器有力的強奏呈示第一主題。
    整個樂章色調明朗、歡欣鼓舞的開頭充分表現了舒曼對新環境的信心和愉快心情。


    第二樂章:詼諧曲,極平穩地,C大調,3/4拍
    原有副標題"萊茵河的早晨"。雖為詼諧曲,但有迴旋曲風格,是一首德國民間古老的飲酒歌,具有樸 素單純的民謠風味。

    第三樂章:不快的速度,降A大調,4/4拍。
    是一首典雅而抒情的間奏,木管奏出頗有感傷情調的浪漫曲。


    第四樂章:壯麗地,降e小調,4/4拍。
    這一樂章是讚美科隆大教堂的頌歌,回蕩著管風琴的旋律。
    主題由法國號與樂章中首次出現的長號演奏,表現出科隆大教堂莊嚴、凝重的風格。


    第五樂章:生動地,降E大調,2/2拍,奏鳴曲形式。
    直接由第四樂章轉入,曲調歡快,象徵萊茵河畔節日慶祝活動的歡樂。

回上一層節目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