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國立政治大學管樂團25周年紀念音樂會《New Age》

    1. Liberation / David Maslanka

      此曲為知名美籍作曲家David Maslanka受「日本管樂合奏指揮者會議(JWECC)」的委託所作,並在2010年的會議上首演。它既承襲David Maslanka一貫的風格擁有明顯的調性與旋律線,亦融合了David Maslanka擅長的聖詠曲元素,加入葛利果聖歌的拉丁文詠唱片段。做為開場,本曲的主題在表達對審判之日的懼怕和對永生與永死的思考,以呼應主題「時代的反思」。
      最初響起的是五次神聖莊嚴的鐘聲,在打擊樂器的漸強中迎來由低音樂器隨侍的第一次詠唱。隨著歌詞的推進,高音樂器逐漸加入,運用靈活的音量與音高變化,展現天使的嚴厲和人類的懼怕與憤怒,與此同時,詠唱的音量也跟著產生起伏,與器樂互相呼應,最後消失在木管激烈的狂舞中。混亂中,小號堅定的高音彷彿指引的號角,重整一眾樂器的秩序,帶領它們重歸寧靜。隨即,高音木管以躍動的音符點亮氣氛,緊接著與其他高音樂器一同塑造出平和的喜悅,用與前段迥異的方式再現主動機。慶祝完劫後餘生的喜悅後,由薩克斯風略帶惆悵的獨奏結束這一段。
      在一片寂靜中,第二次詠唱緩緩開始,在打擊與銅管樂器的烘托中以充滿壓迫感的方式逐漸增強,彷彿厚重的黑雲挾審判的閃電逼近。長號沉穩但堅定地帶領號角們在大鼓的助威下重申主題,猶如牧羊者不容置疑的權威,木管樂器則回以驚慌無措的快速音群,象徵在災難面前焦慮無助羔羊。當一切終於回歸秩序,所有樂器齊奏主動機,方才累積的壓力也隨之宣洩。如餘韻一般,豎笛與薩克斯風的獨奏輕柔地相接,撫平飽受驚懼的人心。
      最後的詠唱微微地響起,沉穩、柔和且安寧。彷彿來自永恆深淵的豎笛獨奏,用回憶般的語氣重現第一段的喜悅旋律。接著,溫暖的號角從遠方傳來,將曲子結束在充滿希望的、祈禱般的安寧氣氛中。

    2. JADAI / Stephen Melillo

        這是一首歌頌英雄主義的曲子,創作背景是在伊莎貝爾颶風襲擊美國東岸所過後造成的一片狼藉之下,在混沌、恐懼、慌亂之中所浮現的英雄形象。其標題JIDAI為日文「時代」的意思,最一開始的靈感源自於日本導演黑澤明作品中所頌揚的武士精神,意味著就算經過時代更迭英雄精神也不會因此消逝。
        樂曲以刮鈸模擬出劍出鞘的聲音作為開端,隨後以法國號雄厚的聲音帶出主題,如同英雄登場。接著樂曲進入到緊張、神秘的環節,若似一場戰役即將襲來。稍後以長笛獨奏帶出下一段主題,滄桑旋律彷彿是在低語述說著古老的故事,藉由故事將英雄們的事蹟一代接著一代地傳遞下去,變成人們永恆紀念的對象。如同時代造就英雄,英雄也造就了時代,樂曲的最後以磅礴的旋律及節奏來敘述新時代的來臨以及對於未來的冀望。

    3. Hamburg-Das Tor zur Welt / Guido Rennert

       這首曲子是一首交響詩,描述了漢堡從中古世紀到現代重要的歷史事件。此曲共由十三個片段組成,透過曲風的變化帶領著聽眾瀏覽過不同年代漢堡的各種風貌。
        漢堡——位於德國北部的港口城市,是該國第二大城,歐洲第二大港。位於易北河出海口,有「北方威尼斯」之稱。十二世紀後在歐洲逐漸形成的漢薩同盟中,漢堡為當時首屈一指的大都市。在經歷二戰的摧殘後,漢堡仍然從一片廢墟中再次建立起來。聖米迦勒教堂為該市的主要地標,並與其他四座教堂共構出漢堡的天際線。現在漢堡則是歐洲物流最重要的樞紐之一。
      Hamburg von oben
        第一個片段以從飛機上的視角鳥瞰整座城市,以銅管壯闊的聲音配上底下不停竄動的音群來呈現從上空往下俯視的壯麗景緻。接著以木管與銅管交互演奏出於空闊無邊界的天空中自由翱翔的感覺。隨著樂曲步調緩和下來,飛機也緩緩地降落,在手風琴獨奏下結束第一片段。
      Die Hanse im Mittelalter - Hinrichtung Störtebekers
        在一陣快速音群之下時間線被拉回到中古世紀的歐洲,以輕快的曲風與節奏呈現漢薩同盟時期繁榮昌盛的商業活動。接著樂風急轉為較嚴肅的氣氛述說著海盜斯托特貝克之死,據信,他因強盜而在漢堡被處以斬首。
      Der König von Dänemark
        1460年統治該地區的紹恩堡王朝絕嗣,貴族選舉來自丹麥歐登堡王朝的國王克里斯蒂安一世為其公爵。此片段以定音鼓及小號為主角,穿插短笛高昂的獨奏呈現國王蒞臨時的氣派與威嚴。
      Der Große Aufbruch - Die Auswanderung im 19. Jh.
        十九世紀中葉因社會與政治環境動盪不安,又碰上了糧食危機迫使不少人民選擇移民至海外。此段由手風琴蕭瑟的獨奏開始,音樂悲壯淒涼描寫移民者對於離開熟悉的家園前往新世界而惶恐不安的心境。片段後段以鐘聲顯示船即將靠岸,接著用雙簧管的獨奏,以甘甜的音色替未來種下一個新的希望。
      Hamburger Michel
        時間來到1943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漢堡被無情地轟炸,整座城市一片狼藉,數萬人死亡。此片段僅由十二個音符組成,以管鐘模擬聖米迦勒教堂的鐘聲,作為對這場戰爭的紀念。
      Den Opfern der Bombardierung 1943
        接續著上一片段,以豎笛與薩克斯風演奏出慢板莊嚴的樂句作為對亡者的悼念。
      Neuanfang, Hoffnung und Lebensfreude
        隨著時間流逝傷痛終將被撫平,人們展開了新的生活。一開始音樂如同陽光灑落,就像人們開始從戰爭的陰霾中走出。接著以薩克斯風演奏出輕快舞曲般的爵士音樂,描繪群眾載歌載舞的畫面。隨著音樂逐漸淡出,彷彿預告著另一場災難的來臨。
      Die große Sturmflut 1962
        1962年2月16日德國北部因颶風而遭遇了一場大洪災,洶湧的洪水沖破了堤防造成數百人傷亡,上千幢房屋被毀。刺耳如警報的聲音貫穿整個片段顯示自然的力量是多麽無情地摧毀這座城市。
      Kampf gegen die Flut
        這場大洪水在內政參議員赫爾穆特.施密特的指揮下,展開一場應急的抗洪行動。以急促的節奏開始,在一連串的救難之下挺過了洪災。
      Hamburg verneigt sich vor Helmut Schmidt
        洪水過後,漢堡的民眾向赫爾穆特.施密特致謝。以明亮磅礴的合奏開始,緊接著鐵琴與鐘琴輕柔透明般的獨奏,如同一番誠摯感謝的心意。
      Willkommen in Hamburg
        時間推進至現代,以一聲最能代表海港城市的船鳴笛聲給予聽眾對於漢堡的第一印象。
      St. Pauli
        接者音樂再次進入熱鬧狂歡的曲風中。聖保利區為漢堡最繁華的地方,其中繩索街更是酒吧與夜店林立。以快速滾動的音群及跳躍的點音呈現其喧鬧的街道。輕快的小號獨奏則猶如手舞足蹈的人群。
      Hamburg - Das Tor zur Welt
        在一陣定音鼓的滾奏下進入最後的片段,以銅管雄偉廣大無邊的音色帶領著人民進入這通往世界的大門。

    國立政治大學管樂團憑藉著團員們對音樂的熱愛與堅持於1997年復團至今,已步入第25年,透過經驗的累積使得我們在時間的考驗下得以持續進步與成長。團員們利用課餘的時間努力練習,增進自己音樂演奏的能力,並享受合奏的樂趣,使得我們能繼續有更好的表現。表演的過程中,除了期許自己能將美好的音樂傳播出去外,也希望將政大管樂團最好的一面呈現給校內及社區的朋友,進而提升本團在政大校園與校外各界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管樂同好加入我們的行列,並延續政大管樂團優良的傳統,塑造優美的人文氣息,使台灣的管樂風氣更加興盛、更加蓬勃發展。

     

    本次演出構想企劃時,思及疫情帶來的巨變,因此訂以「時代的反思」作為主題,選曲皆以此為主軸。第一首安排美籍作曲家David Maslanka 2010年的作品《Liberation》開場,此曲中設計了樂手的拉丁文合唱,不斷觸及死亡和生命,以及永恆的大哉問,藉此呼應主題。第二首則選入Stephen Melillo的《Jidai》,描寫時代本身的性質,本次上半場規劃此二首曲目,盼能帶領觀眾結合兩者,直指主題的核心,藉此令觀眾能夠對於所處的現在,以及過去和未來有所思量。

    下半場將以德籍作曲家Guido Rennert的《Hamburg - Das Tor zur Welt》貫穿。曲目描述漢堡這個地方從漁港開始發跡,經歷歷史上的種種事件,最終變成首屈一指的大城市。本場音樂會下半場安排此一曲目,用意則在於以實例方式說明時代的變革性與不定性,又盼能以此曲節慶般的氛圍,使飽受疫情侵擾的此時代觀眾們,心靈能夠得到鼓舞、慰藉。

    回上一層節目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