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首曲目《羽調》
此曲為盧亮輝老師的「宮、商、角、徵、羽」組曲中的尾曲。本曲以三個不同性格的主題貫穿發展而成。 第一主題以堅定有力的節奏來表現歡慶的場面;接著第二主題,以婉轉流暢的旋律表現了滿懷豪情的壯志;第三主題以複拍子的節奏和優美的旋律來表現歌舞的場面,最後更熱烈地再現第一及第二主題,做為全曲的結束。
第二首曲目《陽光傾落》
此曲改編自流行歌曲「追光者」,講述暗戀一個人的心情。曲風明亮但卻帶有一點遲疑的感覺。伴奏著重在後半拍,彷彿跟在主旋律之後,象徵看著喜歡的人的背影,亦步亦趨的心情,結尾由揚琴琶音上行,給人希望卻又充滿懸念。
這是一首走過時代與時空錯亂的特殊情歌,想表達從以前到現在恆久不變的爱情觀。讓在21世紀,身心銅牆鐵壁,心靈空虛的我們,再重新感受一下永遠不變的愛情。
這支樂曲以西域風情為主題,描寫駱駝列隊在絲綢古道上路程的百般艱辛,路上都能聽見駝鈴聲由遠而近;休息時,他們跳起了歡樂的舞蹈,以解長途跋涉的沉悶與疲乏;振奮精神後又踏上旅途,漸漸遠去。希望大家聽完都有一種彷彿置身在西域的感覺!
這首曲目改編自韓國實力女團MAMAMOO的“별이 빛나는 밤”,也是由國樂社社員所編曲。原曲在描述分手後的女子,在星光閃耀夜晚下的孤獨,而我們以國樂重新詮釋這首歌曲,期許大家能感受到的不是只有哀傷,還有懷著希望期待明天的正向態度。
《彝族舞曲》是王惠然創作的一首琵琶獨奏曲,取材於雲南彝族。樂曲以優美抒情的旋律,粗獷強悍的節奏,生動地描繪了彝族山寨迷人的夜色風光,更展現出男女青年們熱情舞蹈的歡樂場面。
這首曲子的創作背景是來自於作曲家經歷劫難後,重生的感想,為國樂社社員的親身經歷。希望傳達給大家的是儘管我們的生活曾經枯燥,曾經發生無法預知的意外,但只要我們剩餘的是現在,我們都有改變的希望。
本曲由蘇文慶老師所作。美麗的蘭陽平原,有著噶馬蘭族人的足跡,更流傳著噶瑪蘭公主和龜山將軍的美麗愛情故事,更訴說著噶瑪蘭族人在蘭陽平原上的開墾和繁榮的開始。
安可曲
以絲竹演出為主。此次除演出絲竹小品,更加入大合奏及流行曲改編,期待能展現國樂溫婉與豪放並蓄之箇中趣味。
演出人員名單:
樂器 |
姓名 |
樂器 |
姓名 |
樂器 |
姓名 |
指揮 |
劉敬遠、楊家綺、 黃淳憶、莊瑞銘 |
中胡 |
張博雅 |
揚琴 |
何柏寬、蕭建華 |
梆笛 |
楊家綺、簡士敏、張恩瑄 |
二胡 |
林敬揚、林子傑、林彥翰、劉敬遠、詹家奕、陳蓉、 禹昇慧 廖子晴、李廣威 |
打擊 |
廖品雅、黃淳憶、莊雅珺、周郁芳、柯皓淳 |
曲笛 |
陳姝靜、翁琬琳、方昊天 |
柳琴 |
林耕伸 |
大提琴 |
張佳玲 |
高笙 |
張舜恩、陳明翰 |
琵琶 |
吳文瑾、劉潔頤 |
Bass |
莊茗程 |
高嗩 |
林佑杰 |
中阮 |
宋珞菱 |
行政人員名單: 總召/楊家綺、宋珞菱 副召/劉敬遠、林耕伸 場務/孫振綾、簡士敏 美宣/鄭安安、丁少隅 公關/楊家綺、宋珞菱 攝影/丁少隅 |
台科大國樂社成立於民國66年,現有社員約30名,設有吹管、拉弦、彈撥、打擊、低音及古箏六組,以絲竹演出為主。此次除演出絲竹小品,更加入大合奏及流行曲改編,期待能展現國樂溫婉與豪放並蓄之箇中趣味。
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