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作曲家Rossano Galante以急促又悲壯的音符來描繪最後一隻獨角獸的心路歷程。
在黑森林裡,曾經存在著數個獨角獸部落,而如今,這隻獨角獸從獵人 的口中得知自己是部落的最後一隻,愴然離開這座森林,開始了無盡的旅程。沿途經過了險峻的高山,越過了黑暗的深谷。他一路奔跑,一路回憶著自己一族的命運與歷史,最後在一個潔淨的湖岸,映著皎潔的月光,獨角獸想通了,緊隨而來的是無奈,是憂傷,是更多的落寞。在無垠的蒼穹下,最後一隻獨角獸默默的流下淚水。
從最初的音符開始就以激烈的方式描述一個悲傷的故事,音樂的淒美與戲劇性的描摹,讓人不由得深醉其中,使本作成為交響舞台上令人難忘的作品。
聽說神秘的獨角獸,只在夜幕低垂之時,在透著皎潔月光的湖邊飲水。你也想一窺這神話中的美麗生物嗎?
神隱少女為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先生的名作,而此電影的配樂由日本知名音樂家久石讓先生親自製作,其精彩絕倫的作品為電影增色了不少,今日我們所演奏的曲目是由其作品裡精心挑選出的樂曲所組成。
開頭的樂曲為“那個夏天(あの夏へ)”,由鋼琴彈奏柔和的曲調,夾雜著隱晦的不安,表現出千尋那即將搬家,意外踏入未知世界的未知感,同時藉由雙簧管娓娓道出千尋心中的鬱卒。接著突然由一首“無底洞(底なし穴)”,藉著緊湊的快速音群,營造出千尋與白龍落入無底洞的速度與畫面感。
一出了無底洞,白龍與千尋心下鬆了一口氣,白龍忽然一變,迎著“白龍少年(竜の少年)”輕快的曲風與紮實的長音,表現了白龍的臨風俊逸,更散發著一股莫名成熟的青春男孩兒味。
此時,故事快轉,畫面由“重新開始(ふたたび)”導出。千尋與白龍再相會,白龍載著千尋遨遊天空,並想起自己名字......。在一望無際的蒼穹下,樂曲隨之變慢延長,並由雙簧管的帶領下,構築出千尋與白龍翱翔天際,俯視湯屋的場景。
最後在一首 “歸日(帰る日)”下,描寫著千尋離開湯屋的畫面。此時曲風又回到第一首曲子的柔和氣氛,但捨去了不安的氛圍。隨著千尋與父母的車子駛出城門,各種思慮湧上了千尋的心頭,從起初的不安,到與白龍的邂逅,最後對湯屋的回憶與不捨,一景一幕,猶跑馬燈般的在千尋的眼前飛逝。千尋,終於可以回家了。然而,白龍,千尋,再會了。
《Libertadores》是首由西班牙作曲家Oscar Navarro作的曲目,描寫亞馬遜雨林的景物以及河域旁各個部落的生活景緻,同時也描寫南美洲的解放者SimonBolivar(玻利瓦爾) 與 Jose San Martin(聖馬丁,秘魯第一任總統)的故事。
樂曲的開始由長笛,短笛,雙簧管與降E調高音豎笛表現疏忽即逝的鳥鳴,襯托出叢林的靜謐與神秘。接著揉合了南美民族音樂的元素,描述著兩岸原始部落的生活,加入了人聲與團員肢體動作,更加逼真的詮釋了大地的脈動與雨林的呼吸。
在音樂的末段,作者以行進小鼓與豐富的低音銅管,營造了解放者們凱旋歸來的氛圍,最後以高音小號帶入全曲的高潮,在華麗的南美南美風情與聽覺和視覺的衝擊下,完結了篇章。不只象徵著革命家的勝利,也象徵著南美叢林的欣欣向榮。
《Ivanhoe 撒克遜英雄傳》係由比利時作曲家Bert Appermont所做,取材自 蘇格蘭作家Sir Walter Scott在1820年發表的長篇歷史小說,本曲並非按照原著故事情節進行描繪,而是以故事氛圍及戲劇張力做為發想。全曲共可分成三個部分。
Ⅰ Code of Chivalry
第一部分由磅礡的樂聲拉開序幕,描寫著一位富有榮譽感,並且以奮鬥自我理想為傲的騎士,在這段音樂中,可以聽到銅管樂器吹奏出高貴且激昂的旋律。接著樂曲轉入6/8拍,以舞曲的形式呈現出出征前的盛宴場合。
Ⅱ Loyalty or Love
本段音樂呈現出的是主角Ivanhoe的兩難,在原著的情節中,主角Ivanhoe深愛著Rebecca,但他卻受命與Princess Rowena結婚。樂曲便在這樣緊張的氣氛中,進入全曲高潮。
Ⅲ Battle & Finale
第三部分描寫 Ivanhoe 和Templar Brian的決鬥,呈現出緊張且激烈的畫面。樂曲最終回到了第一部分主旋律再現,壯闊雄壯的樂聲宛如英雄凱旋歸來的榮耀,全曲便在這慷慨激昂卻又不失高貴的旋律中結束。
說起《Der Magnetberg 磁山》的創作靈感來源,實在是非常有趣。瑞士作曲家Mario Bürki在一次清掃圖書室的過程中,無意間翻到了《一千零一夜》這本書,頓時間,小時候閱讀的回憶湧上心頭,其中最令他難忘的即是描述磁山的片段。於是便創作出了這首充滿畫面感的曲目,而這深刻的印象,也深深影響了日後的所有音樂創作。
樂曲一開始從熱鬧的巴格達市場拉開序幕,華麗的樂聲中逐漸轉為沉寂,描寫一位名叫Adschib的奴隸,在某天一位女性要求他幫忙將物品搬回住處,就在談話的過程中,Adschib說起了輝煌的過往。原來,Adschib是這個國度的君主,音樂回到了高貴的氣氛中。智勇雙全的他,充滿自信、飽讀詩書,然而就在一次出海巡視的過程中,遭遇了前所未見的狀況,此時由小號所帶領的旋律進入了緊張、且充滿懸疑的畫面,船隻突然開始迷向,在搞不清楚的狀況之下,竟然發現遠處矗立著一座磁山,於是所有船員開始了一場與海洋及磁山的激烈搏鬥,高音木管呈現出大自然詭譎的音效,樂曲進入全曲最高潮。在這場搏鬥中,Adschib獨自一人生還,小號及高音木管獨奏唱出了對於真主阿拉的感恩及獨自一人的孤寂,但就在不斷的掙扎中,Adschib不小心失足摔落,就在昏厥的同時,腦海中傳來了奇怪的聲音,告訴著他如何掙脫這一切,於是在甦醒過後,Adschib按照指令一一完成,樂曲最後由豎笛所吟唱的慢板獨奏,為整場冒險畫下完美的句點。
《Symphony Nr.1 “The Lord of The Rings”》係為荷蘭作曲家Johan de Meij的第一號交響曲創作,取材自J.R.R. Tolkien的知名著作《魔戒三部曲》,全曲共有五個樂章,按照原著中五種不同經典角色進行描述。
ⅠGANDALF (The Wizard)
第一樂章描寫三部曲中最重要的巫師─甘道夫,透過莊嚴的主題呈現出甘道夫的睿智與高貴,而全曲突如其來的開始,即是在呈現巫師高深莫測的神奇魔法。接著進入快速緊張的氛圍中,充分描寫出甘道夫的坐騎─影疾,在平原奔馳的場景。
Ⅱ LOTHLORIEN (The Elvenwood)
第二樂章描寫洛斯羅林─精靈世界,透過木管樂器獨奏,呈現出洛斯羅林的壯麗風景,其中包含了美麗的植物、外來的鳥類等。接著樂曲進入了充滿吸引力的小快板,呈現出主角佛羅多與精靈凱蘭崔爾的邂逅,但曲風隨即轉入了詭譎的氣氛之中,原來是佛羅多看見了邪惡之眼。
Ⅲ GOLLUM (Sméagol)
第三樂章描寫畸形的生物─咕魯,誇張的音樂呈現出詭異的氛圍,高音薩克斯風獨奏娓娓道出了主角出場,特殊的音效詮釋出咕魯喃喃自語、發出嘶嘶聲、口齒不清、竊笑以及愛發牢騷的形象。全曲透過錯縱複雜的節奏呈現出非常奇異的畫面,咕魯的樣貌以及險峻的背景畫面,表露無遺。
Ⅳ JOURNEY IN THE DARK
第四樂章描寫魔戒遠征隊艱困的旅程,樂曲一開始呈現出穿越摩瑞亞黑暗通道的畫面,透過低音銅管、鋼琴及打擊樂器演奏出步伐般單調一致的旋律,增添了許多詭譎感。樂曲進入慷慨激昂的樂聲中,是為甘道夫與炎魔激戰的畫面,最後回到沉寂的樂聲中。
Ⅴ HOBBITS
第一樂章的主題旋律於第五樂章重新再現,樂曲旋即轉入輕快愉悅的民謠曲風中,小號帶領眾多樂器接續吟唱出哈比人天性樂觀且無憂無慮的個性。全曲最終走向詳和的旋律,旨在呈現出最終章佛羅多與甘道夫乘著白船離開的畫面,樂曲也隨著兩位主角消失在地平線彼端而結束。
樂團簡介
高雄中學管樂社自日據時期即成立,為高雄中學歷史最悠久的音樂性學生社團,亦是最具代表性的學生社團之一。社員大多由普通班高一與高二在學學生所組成,自民國75年本校成立音樂班之後,亦偶有音樂班的學生加入管樂社的行列;社員們自動自發利用早自修、社團課與假日加練時間,互相切磋、精進演奏的技藝,藉由音樂增進社員們的情感,並逐漸發展出頗具規模的學生社團組織。
在校方的大力支持下,管樂社於近幾年不斷充實各方面的樂器及設備,2006年8月並正式更名為「高雄中學管樂團」,成為第一個可對外代表高雄中學的學生樂團。同年九月並開辦分部指導課程,使社員的演奏能力大為提升,更為管樂社闢出全新的氣象與道路。
自2008年開始,由畢業校友們創立了校友團,雖未正式立案,但開始與校內團一同舉辦音樂會,因此有了第一次的聯合演出【雄姿音發】(高雄市政府文化局至德堂)。而在接下來的幾年內,我們並持著沒有中斷的精神,每年皆辦理兩團的聯合演出,累計至今已在高雄市立的各個演奏廳有相當數量的演出經驗。也因為有這樣傳承的精神,我們每年都會舉辦這樣的活動,維持兩團間的聯繫,也維持音樂文化那股源源不絕的生命力
指揮簡介
沈明尚,台灣新竹縣人。是目前國內相當活躍的樂團指揮、低音管演奏暨教學、音樂教育推廣家。自幼便接受了鋼琴、小提琴、節奏樂團及合唱團等完整的音樂教育,就讀新竹高中期間在莊輝政及廖崇吉老師的指導下,發掘了對低音管及指揮上的才華,進而轉入專業音樂教育。
第一志願考入國立藝術學院音樂系(現已改制為國立台北藝術大學),低音管師事於郭宗恆教授;指揮受教於林舉嫻、徐頌仁教授;並從王美齡教授學習鋼琴、王海燕老師學習古琴。
就學期間表現優異,並曾多次參與國家交響樂團、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及台北愛樂管弦樂團等職業樂團的演出,1996年考取亞洲青年管絃樂團低音管首席,受教於波士頓交響樂團低音管首席及新英格蘭音樂院教授Dr.Rugierro,並代表樂團以室內樂於大阪演出。1998年受教於維也納交響樂團低音管首席及國立維也納音樂院教授Milan Turković大師班。
服役期間擔任國防部示範樂隊助理指揮,開始展現指揮方面的才華。2000年同時考取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東吳大學、輔仁大學音樂研究所樂團指揮碩士班,並以優異的最高分成績擊退其他競爭者,為東吳大學及輔仁大學音研所指揮組唯一的錄取生。就讀師範大學研究所其間,管弦樂指揮師事張大勝教授,並曾受教於曾道雄教授、郭聯昌教授及翁佳芬博士。
現任知音樂集室內樂團創辦人暨團長,於2002年榮獲國立台灣交響樂團主辦之「樂壇新銳」室內樂團體。沈老師積極推廣室內樂演出及音樂教育課程,曾任IC之音廣播電台(www.ic975.com)「音樂天線」主持人,目前除了擔任台北市民管樂團常任指揮之外,還任教於交通大學、新竹中學、實驗中學、光華國中、光武國中、二重國中、薇閣中學、中興國中音樂班及彰化國中音樂班等校。
沈老師致力於音樂教育不遺餘力,歷年指導全國音樂比賽皆獲佳績:2005年指導學生參加全國學生音樂比賽低音管獨奏榮獲國中A組全國第二名、B組全國第一名;管樂合奏高男A組北區(新竹高中)及中區(台中二中)皆為優等第一名;指導新竹高商參加2005年管協盃管樂合奏比賽榮獲全國第五名。
除了指揮與低音管演奏教學外,亦為鞋子兒童實驗劇團擔任音樂及音效設計。其中“老鼠娶親”一劇,至今已巡迴全臺各地演出長達14 年共90餘場,由於融合了中國戲曲音樂風格及豐富的現場鑼鼓樂團,使本劇成為長青而且廣受歡迎的劇碼。該劇於1997及1999年兩度獲邀至美國巡迴演出、2004年1月於國家戲劇院公演,7月受邀赴上海兒童戲劇節演出。
曲目簡介
〔校內團〕
Cry of the Last Unicorn-最後一隻獨角獸的眼/Rossano Galante
美國作曲家Rossano Galante以急促又悲壯的音符來描繪最後一隻獨角獸的心路歷程。
在黑森林裡,曾經存在著數個獨角獸部落,而如今,這隻獨角獸從獵人 的口中得知自己是部落的最後一隻,愴然離開這座森林,開始了無盡的旅程。沿途經過了險峻的高山,越過了黑暗的深谷。他一路奔跑,一路回憶著自己一族的命運與歷史,最後在一個潔淨的湖岸,映著皎潔的月光,獨角獸想通了,緊隨而來的是無奈,是憂傷,是更多的落寞。在無垠的蒼穹下,最後一隻獨角獸默默的流下淚水。
從最初的音符開始就以激烈的方式描述一個悲傷的故事,音樂的淒美與戲劇性的描摹,讓人不由得深醉其中,使本作成為交響舞台上令人難忘的作品。
聽說神秘的獨角獸,只在夜幕低垂之時,在透著皎潔月光的湖邊飲水。你也想一窺這神話中的美麗生物嗎?
Spirited Away(千と千尋の神隠し)-神隱少女/久石讓
神隱少女為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先生的名作,而此電影的配樂由日本知名音樂家久石讓先生親自製作,其精彩絕倫的作品為電影增色了不少,今日我們所演奏的曲目是由其作品裡精心挑選出的樂曲所組成。
開頭的樂曲為“那個夏天(あの夏へ)”,由鋼琴彈奏柔和的曲調,夾雜著隱晦的不安,表現出千尋那即將搬家,意外踏入未知世界的未知感,同時藉由雙簧管娓娓道出千尋心中的鬱卒。接著突然由一首“無底洞(底なし穴)”,藉著緊湊的快速音群,營造出千尋與白龍落入無底洞的速度與畫面感。
一出了無底洞,白龍與千尋心下鬆了一口氣,白龍忽然一變,迎著“白龍少年(竜の少年)”輕快的曲風與紮實的長音,表現了白龍的臨風俊逸,更散發著一股莫名成熟的青春男孩兒味。
此時,故事快轉,畫面由“重新開始(ふたたび)”導出。千尋與白龍再相會,白龍載著千尋遨遊天空,並想起自己名字......。在一望無際的蒼穹下,樂曲隨之變慢延長,並由雙簧管的帶領下,構築出千尋與白龍翱翔天際,俯視湯屋的場景。
最後在一首 “歸日(帰る日)”下,描寫著千尋離開湯屋的畫面。此時曲風又回到第一首曲子的柔和氣氛,但捨去了不安的氛圍。隨著千尋與父母的車子駛出城門,各種思慮湧上了千尋的心頭,從起初的不安,到與白龍的邂逅,最後對湯屋的回憶與不捨,一景一幕,猶跑馬燈般的在千尋的眼前飛逝。千尋,終於可以回家了。然而,白龍,千尋,再會了。
Libertadores-解放者/Oscar Navarro
《Libertadores》是首由西班牙作曲家Oscar Navarro作的曲目,描寫亞馬遜雨林的景物以及河域旁各個部落的生活景緻,同時也描寫南美洲的解放者SimonBolivar(玻利瓦爾) 與 Jose San Martin(聖馬丁,秘魯第一任總統)的故事。
樂曲的開始由長笛,短笛,雙簧管與降E調高音豎笛表現疏忽即逝的鳥鳴,襯托出叢林的靜謐與神秘。接著揉合了南美民族音樂的元素,描述著兩岸原始部落的生活,加入了人聲與團員肢體動作,更加逼真的詮釋了大地的脈動與雨林的呼吸。
在音樂的末段,作者以行進小鼓與豐富的低音銅管,營造了解放者們凱旋歸來的氛圍,最後以高音小號帶入全曲的高潮,在華麗的南美南美風情與聽覺和視覺的衝擊下,完結了篇章。不只象徵著革命家的勝利,也象徵著南美叢林的欣欣向榮。
〔校友團〕
Ivanhoe-撒克遜英雄傳/Bert Appermont
《Ivanhoe 撒克遜英雄傳》係由比利時作曲家Bert Appermont所做,取材自 蘇格蘭作家Sir Walter Scott在1820年發表的長篇歷史小說,本曲並非按照原著故事情節進行描繪,而是以故事氛圍及戲劇張力做為發想。全曲共可分成三個部分。
Ⅰ Code of Chivalry
第一部分由磅礡的樂聲拉開序幕,描寫著一位富有榮譽感,並且以奮鬥自我理想為傲的騎士,在這段音樂中,可以聽到銅管樂器吹奏出高貴且激昂的旋律。接著樂曲轉入6/8拍,以舞曲的形式呈現出出征前的盛宴場合。
Ⅱ Loyalty or Love
本段音樂呈現出的是主角Ivanhoe的兩難,在原著的情節中,主角Ivanhoe深愛著Rebecca,但他卻受命與Princess Rowena結婚。樂曲便在這樣緊張的氣氛中,進入全曲高潮。
Ⅲ Battle & Finale
第三部分描寫 Ivanhoe 和Templar Brian的決鬥,呈現出緊張且激烈的畫面。樂曲最終回到了第一部分主旋律再現,壯闊雄壯的樂聲宛如英雄凱旋歸來的榮耀,全曲便在這慷慨激昂卻又不失高貴的旋律中結束。
Der Magnetberg-磁山/Mario Bürki
說起《Der Magnetberg 磁山》的創作靈感來源,實在是非常有趣。瑞士作曲家Mario Bürki在一次清掃圖書室的過程中,無意間翻到了《一千零一夜》這本書,頓時間,小時候閱讀的回憶湧上心頭,其中最令他難忘的即是描述磁山的片段。於是便創作出了這首充滿畫面感的曲目,而這深刻的印象,也深深影響了日後的所有音樂創作。
樂曲一開始從熱鬧的巴格達市場拉開序幕,華麗的樂聲中逐漸轉為沉寂,描寫一位名叫Adschib的奴隸,在某天一位女性要求他幫忙將物品搬回住處,就在談話的過程中,Adschib說起了輝煌的過往。原來,Adschib是這個國度的君主,音樂回到了高貴的氣氛中。智勇雙全的他,充滿自信、飽讀詩書,然而就在一次出海巡視的過程中,遭遇了前所未見的狀況,此時由小號所帶領的旋律進入了緊張、且充滿懸疑的畫面,船隻突然開始迷向,在搞不清楚的狀況之下,竟然發現遠處矗立著一座磁山,於是所有船員開始了一場與海洋及磁山的激烈搏鬥,高音木管呈現出大自然詭譎的音效,樂曲進入全曲最高潮。在這場搏鬥中,Adschib獨自一人生還,小號及高音木管獨奏唱出了對於真主阿拉的感恩及獨自一人的孤寂,但就在不斷的掙扎中,Adschib不小心失足摔落,就在昏厥的同時,腦海中傳來了奇怪的聲音,告訴著他如何掙脫這一切,於是在甦醒過後,Adschib按照指令一一完成,樂曲最後由豎笛所吟唱的慢板獨奏,為整場冒險畫下完美的句點。
〔大合奏〕
The Lord of The Rings-魔戒/Johan de Meij
《Symphony Nr.1 “The Lord of The Rings”》係為荷蘭作曲家Johan de Meij的第一號交響曲創作,取材自J.R.R. Tolkien的知名著作《魔戒三部曲》,全曲共有五個樂章,按照原著中五種不同經典角色進行描述。
ⅠGANDALF (The Wizard)
第一樂章描寫三部曲中最重要的巫師─甘道夫,透過莊嚴的主題呈現出甘道夫的睿智與高貴,而全曲突如其來的開始,即是在呈現巫師高深莫測的神奇魔法。接著進入快速緊張的氛圍中,充分描寫出甘道夫的坐騎─影疾,在平原奔馳的場景。
Ⅱ LOTHLORIEN (The Elvenwood)
第二樂章描寫洛斯羅林─精靈世界,透過木管樂器獨奏,呈現出洛斯羅林的壯麗風景,其中包含了美麗的植物、外來的鳥類等。接著樂曲進入了充滿吸引力的小快板,呈現出主角佛羅多與精靈凱蘭崔爾的邂逅,但曲風隨即轉入了詭譎的氣氛之中,原來是佛羅多看見了邪惡之眼。
Ⅲ GOLLUM (Sméagol)
第三樂章描寫畸形的生物─咕魯,誇張的音樂呈現出詭異的氛圍,高音薩克斯風獨奏娓娓道出了主角出場,特殊的音效詮釋出咕魯喃喃自語、發出嘶嘶聲、口齒不清、竊笑以及愛發牢騷的形象。全曲透過錯縱複雜的節奏呈現出非常奇異的畫面,咕魯的樣貌以及險峻的背景畫面,表露無遺。
Ⅳ JOURNEY IN THE DARK
第四樂章描寫魔戒遠征隊艱困的旅程,樂曲一開始呈現出穿越摩瑞亞黑暗通道的畫面,透過低音銅管、鋼琴及打擊樂器演奏出步伐般單調一致的旋律,增添了許多詭譎感。樂曲進入慷慨激昂的樂聲中,是為甘道夫與炎魔激戰的畫面,最後回到沉寂的樂聲中。
Ⅴ HOBBITS
第一樂章的主題旋律於第五樂章重新再現,樂曲旋即轉入輕快愉悅的民謠曲風中,小號帶領眾多樂器接續吟唱出哈比人天性樂觀且無憂無慮的個性。全曲最終走向詳和的旋律,旨在呈現出最終章佛羅多與甘道夫乘著白船離開的畫面,樂曲也隨著兩位主角消失在地平線彼端而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