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斗六高中校友管樂團第十八屆音樂會《尋憶–成年禮》 (斗六場-暨在校生成果發表)

  • 張哲維
  • 打擊好帥已戀愛♥️
  • 2020/08/03 17:19:34
    檢舉
  • 刁一淳
  • 某天 加油!!!!
  • 2020/08/02 15:45:55
    檢舉
  • 李佳華
  • 姍 今天的表演很棒喔!👍👍團員們大家辛苦了
  • 2020/08/02 15:44:32
    檢舉
  • 10years
  • 只要用FB或是Google帳號登入,就可以在留言版上留言。
  • 2020/07/31 11:40:00
  1. 石山幻想曲 Stone Mountain Fantasy|Ed Huckeby

    在校生團

    Ed Huckeby 是美國著名的音樂家,任教於美國多所大學,創作近 200 首作品。Ed Huckeby 的音樂背景非常豐富,他在交響樂團演奏過法國號、在爵士樂團擔任小號手,並在教會中擔 綱風琴家和鋼琴家,這些經歷讓他可以做出許多動聽的音樂。
    Ed Huckeby 擁有奧克拉荷馬州的東方中央大學音樂教育學士學位、奧克拉荷馬大學音樂 教育碩士學位、奧克拉荷馬州立大學的管理博士學位,並在北德克薩斯大學進修,於 1996 年 入奧克拉荷馬州樂隊大師協會「名人堂」。他創作了 50 多部委託作品,曾在日本、澳大利亞、 加拿大和美國等世界各地擔任指揮。 石山幻想曲可以說是 Ed Huckeby 最著名的作品,就算是不曾接觸管樂的人,也一定有聽 過這首曲子。曲子以 ABA 的形式組成,快板輕快活潑,中間的慢板由各樂器輪流唱出溫暖的 主題,令人回味無窮。

  2. 約克郡民謠 Yorkshire Ballad|James Barnes

    在校生團

    James Barnes 生於西元 1949 年,是美國重要的管樂作曲家之一。曾多次獲得美國作曲家、 作家和發行商協會的作曲獎。其代表性作品為阿拉瑪序曲,而這首約克郡民謠也是其頗受歡 迎的曲目之一。
    本曲創作於 1984 年夏天,描繪著他造訪英國北部約克郡時所看見的美麗景象。綿延不絕 的山巒起伏以及一望無際的草原都展現於這首約克郡民謠中。James Barnes 曾表示,本曲並 非真正的民謠,而是以民謠的方式作曲。本曲風格類似作曲家 Percy Grainger 的 Irish Tune from County Derry,但在技巧和音樂表現上較為容易,目的在於使較為年輕的演奏者更有機會揣摩 近似 Percy Grainger 的曲風。

  3. 遺跡 Legacy|James Swearingen

    在校生團

    James Swearingen 是一位美國現代作曲家,同時是一位出色的指揮家。其作品最大的特 色是簡單、悅耳,多為「快-慢-快」三段結構,演奏技巧不是很複雜。因此,其作品在臺 灣各級學校樂團相當普及。代表作有 Centuria、Blue Ridge Saga、Dawn of a New Day 等。 這首遺跡,也是有著濃濃 James Swearingen 風格的作品,除了也是「快-慢-快」的結 構外,更充滿美國音樂雄壯的力量。
    開頭由小號演奏莊嚴的慢板旋律,隨即木管的十六音符進入,轉變為輕快的快板,並分 別由小號和豎笛唱出快版主題。隨後曲風一轉,圓滑的旋律與斷音的節奏相間,別有一番趣 味。中段的慢板各主題交織搭配渾厚的合聲,充滿美式的壯闊風格。最後曲子回到快板,結 束在熱鬧的氛圍中。

  4. 海門序曲 Seagate Overture|James Swearingen

    校友團

    這首曲子亦是作曲家 James Swearingen 的作品,James Swearingen 的曲子節奏明確,旋
    律優美,非常適合初學樂團演奏。 Seagate Overture 仍由標準的快─慢─快形式所組成。曲子由慢板的長笛獨奏拉開序 幕,像平靜的海面在陽光照耀下的波光粼粼,雖然只有短短幾個小節,卻需要極好的音準和 豐富的表情展現。接著由豎笛和法國號以及其他樂器陸續加入,將樂曲推向高潮的快板。在 到達高潮之時進入慢板,將樂曲拉回平靜,如同在大浪淘淘後的風平浪靜。最後在銅管與長 笛的帶領下再度回到快板,在歡愉的情境下進行收尾。
    這首為斗六高中第 51、54、55 屆管樂社比賽的自選曲。是參加全國學生音樂比賽 20 年 來使用過最多次的自選曲之一,對斗六高中管樂社而言是意義深長的一首曲子,也是校友團 許多團員們的共同回憶,因此在第 18 屆這象徵成熟的一年,特別演出這首曲子。

  5. 諸神的命運 Fate of The Gods|Steven Reineke

    校友團

    Steven Reineke 於 1970 年生於美國俄亥俄州提伯市,大學時主修小號演奏及作曲,現為 美國辛辛那提大眾管弦樂團專任編曲。其作品大多都是為交響樂團或管樂團所著,除專職作 曲和編曲的工作外,也擔任過許多大學和高中管樂團的客席指揮,不管是樂曲創作或是指揮 詮釋的風格都深受喜愛。
    本曲是描寫北歐神話──諸神黃昏的故事,相信看過電影《雷神索爾 3》的朋友都對這 個故事不陌生。在北歐神話中,整個世界由生命之樹伊格德拉俢所支撐,主神奧丁統治著最 美的阿斯嘉一地,北方則有邪惡的巨人族與諸神對抗。傳說諸神黃昏來臨時,被奧丁囚禁的 邪神洛基將會掙脫囚牢,與巨人族和死亡女神海爾結盟,前來毀滅整個世界 。
    當諸神黃昏降臨時,守護神海姆達爾會吹響祂的號角召喚諸神共赴戰場,在這場浩劫 中,全世界都被毀滅了,只有少數生命得以倖存,但是世界將會再次重建,進入下一個循 環。

  6. 七夕 The Seventh Night of July|Itaru Sakai

    校友團

    日本管樂作曲家 Itaru Sakai(酒井格),1970 年 3 月 24 日出生於日本大阪市。4 歲開始學 鋼琴,6 歲時完成第一部作品。高中時期,加入學校管樂團擔任長笛演奏,自此對管樂合奏產 生興趣,並完成第一部管樂作品「七夕」。作品包括了管樂、管弦樂、合唱以及室內樂等。
    七夕完成於 1988 年,堪稱是酒井格先生知名度最高的一部管樂作品。他高三那年因升學 而無法積極參與樂團活動,但仍然無法忘懷與伙伴們的情誼,而引發作曲的衝動,便援引中 國情人節「七夕」為創作題材,藉著牛郎織女一年只能相會一日的故事抒發對樂團伙伴們的 想念。而作品中段的慢板,使用薩克斯風及上低音號擔任獨奏,主要是因為這兩種樂器是管 弦樂團中罕見的樂器,但在管樂團中卻是非常重要,加上創作該作品的同時,學校樂團中有 一對情侶與作曲家為莫逆之交,而他們恰巧是演奏以上兩種樂器,所以特地寫了這一樂段, 以表達對他們的思念。
    本首曲子是斗六高中第 59 屆管樂社比賽的自選曲。
    參考資料:http://new.fuguemusic.com/index.php/Shop/cdDetail/5635

  7. 天空の旅–吹奏楽のための譚詩|石原勇太郎

    大合奏

    石原勇太郎,1991 年出生於千葉縣八千代市,2014 年畢業於東京音樂器樂學院,主修 低音提琴,在同一所大學完成了音樂課程。除了作曲和編曲外,他也教授業餘樂隊、高中和 初中的銅管樂隊俱樂部、管弦樂隊,目前為東京音樂大學博士生。
    這首天空の旅–吹奏楽のための譚詩,是第 25 回朝日作曲賞得獎作品,也是日本 2015 年的管樂比賽指定曲之一。各個樂器在這首曲子都有良好的展現。曲子開始由法國號和小號 輪流唱出主題,之後旋律接到了豎笛與長笛身上。中段由薩克斯風的獨奏帶出主題,交給長 笛之後又回到薩克斯風身上。不同於木管的圓滑,銅管以短而重的四分音符對唱,磅礡中又 帶點悲壯,最後結束在上低音號平靜而溫暖的音色裡。小號清亮的號角緊接其後,曲子再度 回到快板,並結束在雄壯的氣氛中。

  8. 日本風情畫 17 美空雲雀組曲 Japanese Graffiti XVII 美空ひばりメドレー|Takashi Hoshide

    美空雲雀本名為加藤和枝,為日本昭和年間重要女演歌手。自幼即因其歌聲優美,而在 許多活動中演唱,二戰過後,陸續發布了許多現今日本家喻戶曉的名曲。在美空雲雀過世後 超過 20 年的現在,依然是日本代表性、傳說性的歌唱者,帶給無數歌手與演員很大的影 響,被譽為「永遠的歌姬」。
    本曲係由日本作曲家星出尚志使用美空雲雀的四首經典曲子所組成。
    第一首愛燦燦(愛燦燦),以家人之愛為主題所創作。由薩克斯風與小號輪流獨奏。第二 首リンゴ追分(蘋果花),是美空雲雀主演的電影「蘋果園的少女」的主題曲,全曲由上低音 號獨奏演出。第三首お祭りマンボ(廟會曼波),作曲家原六郎先生以當時流行的曼波舞創造 出祭典熱鬧的氣氛。第四首川の流れのように(川流不息)是美空雲雀人生中的最後一首曲 子,也是最具影響力的一首,曾被世界各地許多著名歌手(如:三大男高音、鄧麗君)翻唱, 後來更是被票選為日本史上最偉大的歌曲。
    參考資料: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BE%8E%E7%A9%BA%E9%9B%B2%E9%9B%80

回上一層節目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