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節目資訊

  • October 08, 2018
  • 0
  • 0
  • 2
  • 1220

此十有你-高雄中學管樂團暨校友管樂團十週年聯合音樂會

  • 表演者:
    高雄中學管樂團、高雄中學校友管樂團
  • 演出時間:
    PM:19:30 ~ 21:30
  • 演出日期:
    2017/8/2
  • 演出地點:
    高雄市立中正文化中心至德堂
  • 演出類型:
    管樂合奏
  • Post By:
    高雄中學管樂團暨校友管樂團

節目介紹

〔校內團〕

 

Journey in Our Memories-回憶的旅程/賴啟軒

此曲係為高雄中學管樂團102級校友 賴啟軒為高雄中學管樂團暨高雄中學校友管樂團十週年年度音樂會所作之紀念曲。此曲描繪出這幾年來每位團員在雄中管樂團中所刻下的回憶。

樂曲一開始以輕快的木管及響亮的銅管奏出每位新生剛踏入雄中管樂團時那種青澀和興奮的心情,對於當時未知的未來,我們決定一同拾起樂器作為旅程的起點,並用樂器寫下屬於我們的回憶。隨著音樂進入慢板,訴說著時間的過去,生活及課業上的難題越來越多,使我們一度迷失了對音樂的熱忱。然而,在經過不斷地自我調適後,我們找到了一種平衡:一種生活即是音樂、音樂即是生活的平衡。

本曲的後半段講述著畢業後的我們雖然各自往自己更有興趣的領域發展,或許有那麼一天我們大家都再也不拿起自己的樂器,但無可抹滅的是那段我們在雄中管樂所留下的回憶。在本曲最後加入了雄中校歌的一部分來象徵不論未來我們身處何處我們永遠都以那段在雄中的時光為傲的精神。

 

Between the Two Rivers-兩河之間/Philip Sparke

Philip Sparke 是一位英國的作曲家、小號演奏家。所作的曲子膾炙人口,其知名作品有”The Year of the Dragon”, “Orient Express”等。Between the two river 是由荷蘭的阿爾斯特小鎮中的”Prins Hendrik”嘉年華所委託創作的,用以慶祝他們的100週年,2004年。

標題是源於阿爾斯特小鎮所位在的兩條道梅爾河的支流間。那裡的人們非常虔誠,所以作曲家選了知名的路德教派的聖歌”Ein’ feste Burg”當作它的主題。在一個簡短的導奏以後,緩慢的主題經由低音銅管帶入。漸漸的加入了各種樂器,將情緒推到高峰後又趨於平靜,安靜的結束了主題。

變奏一緊接著主題進入,藉由多個重複的八分音符來建構出變奏ㄧ的緊湊氛圍。

變奏二是一段稍慢且帶有進行曲風格的段落。在節奏分明的低音與打擊樂器之中穿插著由六連音組成的伴奏,以及附點式節奏的旋律。

變奏三是一段「真正的慢板」,其動機來自於主題的後半部分。

變奏四以賦格的形式寫成,此時主題轉變為更適合歌唱的旋律穿插於不同樂器之間。其後有一段以變奏一為基礎寫成的更快速的尾奏,激動地結束這首樂曲。

 

〔校友團〕

 

March for “A History of the English Speaking Peoples”-英語民族史進行曲/ William Walton

西元1959年,作曲家威廉・沃爾頓(William Walton, 1902-1983)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ritishBroadcast Company)委託,為其一系列根據英國前首相-溫斯頓・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1874-1965)所創作的《英語民族史》(A History of the English-Speaking Peoples)而改編之電視劇,創作片頭與片尾曲。由倫敦交響樂團錄製,並於該年出版樂譜。然而,該電視劇由於製作品質不佳,當時在英國並未受到廣大迴響,再加上後續沒有資金援助,只製作了約26集便宣告失敗。反而是沃爾頓的這首作品,相對於電視劇本身而言顯得更為有名。當他的音樂在20世紀的最後十年越來越受歡迎的同時,這首曲子與其他沃爾頓較名不見經傳的曲子就漸漸成為音樂會上常出現的節目。今晚演出的版本,由保羅・諾布爾(Paul Noble)於2011年改編而成的管樂團版本,莊嚴卻又不失戲劇性,適合作為音樂會、儀式或畢業典禮的開場序曲。

 

Amazonia-亞馬遜/Jan van der Roost

Jan Van der Roost,比利時著名作曲家。畢業於 Lemmens 音樂院,並取得音樂教育、理論作曲及長號演奏家文憑。現為 Lemmens 音樂院賦格與對位法專任教授並兼任該校管樂團指導。這首亞馬遜,是作曲家於1990年出版的一首五樂章組曲,各樂章分別介紹如下:

第一樂章:La Laguna del Shimbe

在秘魯萬卡班巴(Huancabamba)省的山區,有一片由14個神秘潟湖組成的潟湖區,位在南美洲亞馬遜河上游,名叫瓦林加斯(The Huaringas)的地方,其最為人所知的是其能夠進行神秘治療的巫師及薩滿巫術的古老傳統(人類學家把世界各地找到部族文化信仰,都稱為「薩滿」(Shamanism))。這潟湖群當中最大的一座湖,就叫做西姆貝(Shimbe, Laguna是湖的意思),是一座白色潟湖。據當地巫師說,它可以為病人帶來積極的能量。

第二樂章:Los Aguarunas

沿著亞馬遜河往更下游走,將會遇見Los Aguarunas這座雨林部落。這座部落居住著一群遺世而獨立的民族,他們的傲骨與不屈服,使得過去幾世紀來犯的印加文明也無法褻瀆。他們仰賴著河流所能供給的一切維生。雖說他們近代以來的生活逐漸開始接觸與整合現代文明,卻從未違背先民傳承下來的精神。

第三樂章:Mekaron

Mekaron這個單字在印第安語的意思是「想像」、「靈魂」與「本體」。印第安人原是最早居住在亞馬遜河流域的民族,然而也有些族群會遠途遷徙,乃至於北美一帶也有他們的蹤跡。他們是音樂與醫學方面的專家,然而,隨著白人入侵,印第安社會與部落間的衝突、裂解和消失,也在所難免。

第四樂章:Kêêtuajê

Kêêtuajê是巴西戈亞斯(Goias)省中一個原始部落成年禮前的開始儀式之稱。在儀式之舞蹈結束之後,他們會以河水清潔、塗上紅色顏料再用許多羽毛覆蓋著身軀,成為這個部落最迷人的一項活動。

第五樂章:Paulino Faiakan

1988年,巴西政府想要在國境北部的奧爾塔米拉(Altamira)興建水壩,然而當地印第安民族的生存空間將受到威脅。由於建設計畫中人工湖的興建,他們將會自長久以來所棲息的土地被驅離,於是印地安民族便發起了抗爭遊行,要讓全世界都關心這裡的環境議題。他們的酋長-Faiakan與Raoni Kaiapo甚至遠赴歐洲請願,因為這座水壩的興建,背後受到當時歐洲議會的支持。在這些抗爭與請願的影響下,這座水壩的興建於是暫時中止了。

這首曲子曲風活潑風格多變,善用各種打擊樂器與拍子變化以呈現原始森林蓬勃的生命力。作者的寫作宗旨,是為了要讓世人能重視動植物保護,以及印地安等原始文化的保存等等。

 

〔大合奏〕

 

Peter Pan-彼得潘交響組曲/Ferrer Ferra

彼得潘,是蘇格蘭小說家與劇作家作家詹姆士・馬修・巴里爵士(James Matthew Barrie, 1860-1937)筆下的一位虛構人物,該劇作於1904年在倫敦首演,題為「彼德潘與溫蒂」(Peter Panand Wendy)。於1911年由原作者修訂成一本小說著作。

彼得潘是一位永遠長不大的小孩,而且他討厭大人的世界,不管到哪裡,彼得潘總是有一位奇妙仙子(或譯作小叮噹,原文為Tinker Bell)陪伴著他。奇妙仙子的妖精粉(Fairy Dust)總是能讓彼得潘能無止盡地飛到他想去的地方。他住在夢幻島上(Neverland),島上居住著海盜、印第安人、精靈與人魚等等。在夢幻島,彼德潘與他的朋友們-遺失男孩(Lost Boys)一同經歷了許多大大小小的冒險。

靈活的木管快速音群帶領著觀眾進入彼得潘自由自在的飛行世界中;銅管樂器多變-時而溫暖,時而磅礴的和聲與樂句則為本首曲子的故事背景增色不少。曲子中打擊樂器的巧妙運用更是將故事中的畫面呈現得栩栩如生。作曲家希望觀眾能透過這首曲子去幻想或體驗一個不想長大的小孩的故事。然而這樣的故事卻也帶出了一個議題:童年的純真與成年人的責任之間的衝突。彼得拒絕了從兒童轉變為成年人,並且鼓動其他的孩子也這樣做。然而在原作書中的第一句「所有的孩子都會長大,除了一個人」以及故事的結局表明了這個願望的不現實性。在這種轉變之中也有著悲劇的成分。這世界也有許許多多類似彼得潘的人,難以融入或適應社會,希望藉此節目能喚醒大家對身旁這些人的關心

節目內容

  1. Journey in Our Memories-回憶的旅程/賴啟軒
  2. Between the Two Rivers-兩河之間/Philip Sparke
  3. March for “A History of the English Speaking Peoples”-英語民族史進行曲/ William Walton
  4. Amazonia-亞馬遜/Jan van der Roost
  5. Peter Pan-彼得潘交響組曲/Ferrer Ferran

關於演出

樂團人員

 

高雄中學管樂團自日據時期即成立,為高雄中學歷史最悠久的音樂性學生社團,亦是最具代表性的學生社團之一。社員大多由普通班高一與高二在學學生所組成,自民國七十五年本校成立音樂班以來,亦偶有音樂班的學生加入管樂團的行列;團員們自動自發利用早自修、社團課與假日時間練習,互相切磋、精進演奏的技藝,藉由音樂增進社員們的情感,逐漸發展出頗具規模的學生社團組織。

在校方的大力支持下,管樂團於近幾年不斷充實各方面的樂器及設備,二○○六年八月並正式更名為「高雄中學管樂團」,成為第一個可對外代表高雄中學的學生樂團,並於同年九月開辦分部指導課程,使團員的演奏能力大為提升,更為管樂團闢出全新的氣象與道路。

二○○八年,由畢業校友們創立的校友團,開始與校內團一同舉辦音樂會,因此有了第一次的聯合演出【雄姿音發】(高雄市文化中心至德堂)。而在接下來的幾年內,我們秉持著永續經營的精神,每年皆辦理兩團的聯合演出,累計至今已在高雄市的各個表演廳堂有相當數量的演出經驗。在這樣傳承的精神的基礎上,校友與在校生間的聯繫日發堅毅,屬於港都音樂文化的那股生命力也將源源不絕地延續下去!

 

指揮簡介

 

符秦僥,1974 年出生於馬來西亞柔佛州。國中時,由吳進寶老師啟蒙學習打擊及上低音號,並於山葉音樂學校修讀英國皇家音樂學院樂理課程,17歲時完成第一部根據青海民謠改編的管樂作品「花兒與少年」。於吉隆坡修讀資訊工程時,加入馬來西亞八打靈青少年管弦樂團擔任法國號演奏。同時期,也參與策劃青少年藝術工作坊舉辦的藝術行政管理營並擔任營隊講師。1993至1995年間,曾擔任馬來西亞培華獨立中學管樂團指揮。1996年至1999年就讀於國立政治大學經濟系期間,隨阮一凡老師及王戰老師學習小號,並由王戰老師指導學習指揮。一直以來,他不斷自修編曲,目前已經累積超過廿部管弦樂佳作之管樂團改編版本,包括柴可夫斯基第五號交響曲第二及第四樂章、馬勒第一號交響曲第四樂章、蓋西文F大調鋼琴協奏曲、拉赫曼尼諾夫巴格尼尼主題狂想曲等,並由國內著名管樂團,例如:天使之翼交響管樂團、雅頌合奏團、彰化青年管樂團、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系管樂團、國立嘉義大學音樂系管樂團及國立師範大學管樂團等發表演出,皆受好評。目前擔任國內多所國中小學管樂團小號分部指導老師,同時也是金頌銅管樂團、雅頌合奏團、旭曲交響管樂團、國立政治大學管樂團以及多所國中小管樂團指揮。2006至2016年間,多次指導宜蘭縣冬山國中銅管五重奏榮獲音樂比賽特優殊榮。2010、2011、2013、2014及2016年帶領國立政治大學管樂團分別以音樂之父巴哈名作「d小調觸技曲與賦格」、李斯特「第二號匈牙利狂想曲」、林姆斯基高沙可夫「天方夜譚」、理察史特勞斯「七莎舞」、Joseph Schwantner「...and the mountains rising nowhere」,獲得全國學生音樂比賽特優的成績。而由其與一群愛好銅管音樂朋友於2007年共同發起成立之金頌銅管樂團,近年來演出邀約不斷,讓更多朋友接觸台灣較少接觸到的英式銅管樂團演出。

經歷:

輔仁大學音樂系銅管樂團指揮

宜蘭縣冬山鄉社區銅管樂團指揮

台北市立大同高中管樂團指揮

台北市立明湖國中管樂團指揮

宜蘭縣南澳國小管樂團指揮

雅頌合奏團小號首席

台北市大安國中管樂團小號分部指導老師

台北市建國中學管樂團小號分部指導老師

台北市天母國中管樂團小號分部指導老師

新北市重慶國中管樂團小號分部指導老師

新北市金龍國小管樂團小號分部指導老師

新北市土城國小管樂團小號分部指導老師

宜蘭縣宜蘭國中管樂團小號分部指導老師

宜蘭縣冬山國中管樂團小號分部指導老師

宜蘭縣冬山國小管樂團小號分部指導老師

宜蘭縣馬賽國小管樂團小號分部指導老師

台中市上安國小管樂團小號分部指導老師

現任:

金頌銅管樂團指揮

雅頌合奏團指揮

旭曲交響管樂團指揮

國立政治大學管樂團指揮

台北市立博愛國小管樂團指揮

宜蘭縣馬賽國小管樂團指揮

台中市豐東國中管樂團小號分部指導老師

台中市潭子國中管樂團小號分部指導老師

台中市潭陽國小管樂團小號分部指導老

演出人員名單